聚焦考亭论坛 | 武夷山水间,满是追寻 “朱子” 的游客
国庆中秋假期,坐拥武夷山水、素有“闽邦邹鲁”“道南理窟”美誉的南平,朱子文化主题游受追捧。游客们踏着朱子的足迹,走进大武夷的奇峰秀水间,打卡散落其间的文旅地标,在沉浸式体验中触摸朱子理学智慧。
走进《月映武夷》剧场,全球首创的270°环形水舞台为墨,以AI全息投影为笔,将朱子“月映万川”哲思、闽北文化精髓与武夷实景交织,再现其讲学场景,让观众跨越时空触达中华文脉。70分钟演出里,观众看得入神。“假日就想带他们来这儿,看武夷的山和水,还能触摸传统文化的根,比逛商场、去游乐场好太多。”来自福州的蒋女士牵着孩子的手直言。

《月映武夷》演出现场《月映武夷》演出现场

演出结束后,许多观众围绕在舞台周围,与身着传统服饰的演员们交流合影
若说《月映武夷》是朱子文化的“视听盛宴”,那满是烟火气的五夫古镇,就是游客触摸朱子日常的“精神原乡”。青石板铺的兴贤古街飘着烟火气,游客们慢慢逛着,感受宋元年间的生活气息;兴贤书院里,亲子家庭换上汉服,行“敬师礼”、读《朱子家训》;朱子社仓前,讲解员坐在千年古樟下讲述赈济智慧;还有许多游客在朱子雕像广场、紫阳楼前争相合影……文脉传承在这一刻具象化。

国庆中秋假期,武夷山市五夫镇兴贤村迎来众多游客。 (张行健 摄)
  逛完古镇,不少游客循着武夷山国家公园1号风景道往深处走,去探访藏着朱子“孝母修心”故事的寒泉精舍。宋孝宗乾道六年,朱子为母守孝时建了这座精舍。如今,寒泉精舍用科技打开文化之门:AR复原让游客“走进”朱子侍母著书的场景,新媒体交互具象化《近思录》哲思,数字导览串联忠孝思想脉络。双节期间,周边及本地游客循朱子足迹探寻其生平学术,感悟文化底蕴。游客吴先生摸着寒泉精舍的木柱说,“从小在武夷山下长大,这次才真的在山水中摸清了朱子理学的门道,以后要带书来这儿读。” 据悉,寒泉精舍设了国学讲堂,今年已办了30多批研学活动;旁边的马伏熹云湾景区有30多种业态,吃喝玩学一站式,让游客在文化体验和山水休闲时光中无缝衔接。

游客在寒泉精舍了解朱子文化

马伏熹云湾景区,游客在咖啡馆度过悠闲时光
从寒泉精舍带着对“孝”的感动离开,往建阳方向走,便到了朱子晚年“定格”理学正统的考亭书院。这里青瓦白墙浸着古朴气韵,讲解员细数朱熹理学脉络时,复原的讲学场景里,仿佛仍有“格物致知”的辩论声在庭院回荡;不少游客在朱文公雕像前静静伫立,于静默中触摸文脉传承的温度。

游客在考亭书院了解朱子文化
而九曲溪畔的武夷精舍,则是另一处让游客“慢下来”的深度体验地——这里是朱子亲手建的讲学之所,《四书章句集注》就诞生于此。园内仁智堂、隐求室、晚对亭依山水错落,木构匾额上的墨痕仍透着宋元学风,当年“武夷之巨观”的盛景,如今借由沉浸式体验重现:游客换上宋制汉服,手持线装《四书》选本,在庭院中齐声诵读“武夷山上有仙灵,山下寒流曲曲清”,琅琅书声与溪涧流水交织。
据了解,除了武夷山、建阳,政和、建瓯等地也藏着朱子印记:政和的云根书院是朱子父亲所创,建瓯的艮泉井是朱子亲手凿的,沙洲画卦旧址还流传着他儿时的故事。双节里,不少人循着文旅推荐路线一路探访,“把朱子的足迹串起来走,才更懂他的思想。”游客说。
“朱子是南平的文化根脉,更是特色文旅的核心瑰宝。”南平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南平打造朱子文化研学线路,串联五夫古镇、考亭书院等构建“朱子之路”,让游客在山水古厝间感悟“格物致知”,也让朱子文化融入日常,为文旅注入深厚内涵。
来源:闽北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