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杰人在厦门大学“明清朱子学研究的新视野暨朱子诞辰89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在厦门大学“明清朱子学研究的新视野暨朱子诞辰89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式上的讲话

华东师范大学古籍研究所终身教授、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朱杰人先生在开幕式上致辞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各位学者、各位同仁:

      今年是朱子诞辰895周年,我们在这里举行“明清朱子学研究的新视野暨朱子诞辰89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是对这位伟大的百科全书式的思想家、哲学家、学问家最好的礼敬。

      感谢主办方给我一个和大家见面并学习的机会,我想借此谈几点我很想与大家分享和讨论的问题。

      第一,关于朱子的历史评价。

      也许很多人觉得这不是一个问题,但其实这确确实实是一个问题,即便在学术界也不是没有分歧的。今天我不可能详尽地来梳理和分析对朱子历史评价的历史演变及其是非曲直,我想说的是,多年来,经过众多学者对这个问题的考辨与论辩,对朱子评价的去污名化已经达致基本一致的情况下,在中国广大的民众中,甚至是一部分领导者中,这个问题依然没有解决。朱子仍然是一个“可疑”的甚至是“负面”的历史人物。造成这一局面的不是学术而是政治。中国的历史事实证明,政治问题恐怕很难用学术来解决,政治问题还得用政治来解决。

      2021年3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武夷山“朱熹园”发表了关于“两个结合”的重要讲话。他说:“我到山东考察时专门去看了孔府孔庙,到武夷山也专门来看一看朱熹园。我们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一定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里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特别重视挖掘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精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里,习总书记“专门”提到了两个人,一个是孔子,一个是朱子。

      学术界,把总书记的朱熹园讲话定义为“两个结合”的首提之地,而两个结合思想的提出,其现实与历史意义之重大,恐怕会极大地出乎我们今天的认知。今天,我只想说的是,朱熹园的讲话,是我党历史上最高领导者对于传统最清晰、最高和最准确的评价和论断。就朱子而言,是“迎来了朱子评价的历史性转变”(陈来语)。陈来还说:“总书记以朱子为例,讲出了中华文明的自信之源,并表明朱子便是这一自信之源的重要代表。”

      第二,关于朱子学的研究。

      新时代以来,朱子学的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与发展,这是有目睹的。尤其是在哲学领域所取得的成果,可说是“前无古人”。但遗憾的是,在其他的学科,如历史学、社会学、文学、教育学、艺术学(包括音乐、书法、绘画等)、政治学、法学、自然科学等领域,却乏善可陈,这是一个非常令人遗憾和尴尬的局面。

      第三,关于朱子和朱子学研究的组织和机构。

      去年11月底12月初,新任国际儒学研究会会长孙春兰副总理,专程到福建南平市实地考察朱子文化建设工作。她在12月1日召开了考察工作座谈会,在总结讲话中,她提出:“要大力支持有关高校设立朱子学文化研究机构,开设朱子学相关课程和研究生培养方向。”我以为她的讲话指出了当今朱子学研究和发展中一个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短板和瓶颈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朱子学的研究和组织推动工作主要是由中华朱子学会和朱子学会在承担,但是他们的无奈是没有一个实体可以依靠,所以只能是事倍功半。孙总理的讲话,为我们指出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道路,我理解,这实际上是在告诉我们应该这样来落实总书记的讲话。我认为,在这个问题上,作为朱子的故里,福建应该有所作为,厦大、福建师大应该当仁不让。同时,安徽和江西也应该有所响应。当然,我们更希望有更多的知名院校能加入这个行列。

      第四,关于本次会议的主题。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明清朱子学研究的新视野”。这是一个很应景,也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研究面向。明清时期的朱子学,确实是发生了重大的新叙事。尤其是阳明学的强势崛起,倒逼着朱子学发生了更深、更新、更与时俱进的变化和发展。但这个问题我们以前关注得不够。今天研究这个问题,其实是具有现实意义的——当朱子学面对时代和理论更新的时候,它应该如何应对。这个问题也摆在我们每一位朱子学的学者们面前,我们不能不面对、不能不思考。

      顺便说一句,朱子学的变化,其实早在元代就已经开始,而清代则变化更大。所以,元、清两代也是一个可以深入研究和讨论的课题。

      以上是我的一些很不成熟的思考,抛砖引玉,供朋友们批评。

      谢谢大家!

        2025年4月19日

来源:朱子学研究

创建时间: 2025-04-24 17:24
浏览量: 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