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化传承丨人大学子带您走进五夫镇,寻访少年朱子

青春传承中华文脉

寻境武夷,对话朱熹

人大学子带您走进五夫镇

寻访少年朱子

巍巍武夷,碧水丹山孕育千年文脉;悠悠潭溪,古韵遗风诉说圣贤风华。第二站,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服务团踏访五夫镇,循着宋代理学宗师朱熹的足迹,继续着这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

兴贤书院前,学子们抚摸斑驳的砖墙,凝视镌刻“洙泗心源”的牌坊,于“继往开来”的匾额下体悟“明理笃行”的教育理念。刘氏家祠里,刘氏家族“三忠一文”的族训、刘子翚“不远复”的庭训痕迹,揭示了这位启蒙导师对朱熹“格物致知”思想的深刻影响。

古街中的流水潺潺与古朴建筑相映成趣,仿佛诉说着理学文脉在此生根发芽的历程。

走进紫阳楼遗址,楼前半亩方塘与千年古樟交相辉映;驻足潭溪河畔,由朱熹16岁行冠礼时手植的香樟古树映入眼帘。朱子将自然之境升华为治学之境,这种天人合一的智慧至今滋养着中华文化基因,恰如这株古树,历经八百年风雨,依旧枝繁叶茂,虬劲苍翠。

镜头掠过潭溪清波,这座承载朱熹少年启蒙与治学初心的五夫镇,正将八百年的文脉密码徐徐铺展于青石巷陌之间。

千年文教名邦,朱子文化圣地。作为朱熹生活近五十载的“第二故乡”,五夫镇自后晋时期便是“邹鲁渊源”之地。这里不仅完整保存着紫阳楼、兴贤书院等15处朱子文化遗存,更将“崇文重教”的理念融入城镇肌理。古街家家悬挂楹联训诂,村塾遗址星罗棋布,清明“举子宴”、中秋“敬师礼”等民俗绵延不绝。

2016年,五夫镇列入首批中国特色小镇。通过“文物保护+活态传承+创意产业”模式,古老书院变身国学讲堂,历史建筑承载文旅经济,实现了文化遗产与乡村振兴的共生共荣。今日,五夫镇这座“活在典籍里的古镇”,既守护着千年文脉,又以活态传承的方式,向世界传递中华文明的深邃智慧,续写着文明传承发展的新篇章。

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生朱安琦说道:“兴贤书院的书香气息、刘氏家祠的忠义传承、紫阳楼的理学之光,无不彰显着‘格物致知’‘知行合一’的文化内核。古街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皆凝聚着先贤智慧与历史温度,让我对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有了更深体悟。”

 

来源:南平团市委

创建时间: 2025-03-24 16:56
浏览量: 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