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子网_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

朱子社仓

发布时间:2015-05-11   信息来源:中国·朱子网   浏览次数:818

                                                      (以上图片来源:券景阁)

    “朱子社仓”原名“五夫社仓”,因社仓坐落在崇安县五夫里籍溪坊(今五夫乡兴贤街)之凤凰巷内而得名。社仓初建于南宋乾道七年(1171年),为朱熹首创并命名的一个民办社仓。邑人为了纪念先贤朱熹这个惠民善政,遂改称“五夫社仓”为“朱子社仓”。


    乾道四年(1168年)春夏之交,闽北建阳、崇安、浦城一带因灾情十分严重,年成荒馑,饥民骚动。朱熹是时在五夫屏山居里祠禄养亲。崇安知县诸葛廷瑞知朱熹之贤,诚邀他会同乡耆刘如愚共商乡里之救灾赈粜善举。朱熹力功里中豪富,发家中存粟,以平价赈济灾民;同时上书建宁知府徐嘉,请求发放常平粮仓(官仓)的存粮以应救灾急需,灾情遂得缓解。
次年,朱熹慈母仙逝。在家守制的二三年内,他又先后上书给继任建宁知府的王淮、沈度,请予五夫建仓,他写给王淮的信中说:“天有不测之风云,今灾解,不可不料后复有前之事。粟偿之后,山民无益存之积,青黄不接之时,又要加倍息借贷于豪富。况官粟存仓,为法甚密,远水解不得近火,请予五夫建仓留赈,每年一赈一偿,又能易新以藏,实为一举二得之举。”给沈度的信中写道:“请仿古法为社仓以储之,不过出捐一岁之息,宜可办”。朱熹的惠政之举得到官府的支持。朱熹在《建宁府崇安县五夫社仓记》中追述道:“沈公从之,且命以钱六万助其役。于是得籍坂黄氏废地而鸠工度材焉。经始于七年(指乾道七年)五月,而成于八月。为仓三亭一,门墙宇舍无一不备。”(《朱文公文集》卷七七)。


    社仓竣工之后,朱熹又举荐里中较有德望之人刘复、刘德舆、刘琦、刘玶四人共同管理,制订了《仓规》,并取得了知福州府陈俊卿(前丞相)的支持。朱熹追述道:“方且相与讲求仓之利病,且为条约,会丞相清源公出镇兹土,入境问俗。予与诸君因得具以所为条约者,迎白于公。公以为便,则为出教,俾归揭之楣间,以视来者。”乾道七年(1171年)八月社仓建成后,仓廒贮存盈满。从此,春夏青黄不接之时赈放,冬秋偿清存放,变官仓(常平仓)赈粜为民仓(社仓)赈济,大利于民。


    朱熹在写了《建宁府崇安县五夫社仓记》之后还勒碑以志之。据《康熙崇安县志》还记载,竣工之日,朱熹还在仓壁上题了一首警诗:“度质无私本是公,寸心贪得意何穷。若教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借以劝戒管理人员。

创建时间: 2022-09-30 14:28
浏览量: 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