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朱子画像的真伪之辨

近年来,随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复兴,朱子文化作为其中的杰出代表,也由之前的冷门转化为热门。在当今网络的时代,不少人为了弥补知识的短板,尽快了解什么是朱子文化,往往从百度搜索引擎中获取短平快的信息。于是,要了解朱子的思想,上网“百度”一下;要了解朱子的生平,上网“百度”一下;某单位要举办一场朱子文化的活动,需要一张朱子的画像,上网“百度”一下……。于是,一张满脸大胡子,与传统认知中温文尔雅的朱文公形象全然不同的“朱子像”(图1)成为了热门之选,且携铺天盖地之势,充斥着屏幕和网络。而那些初识朱子,难辨真伪的人们,往往信以为真,以此复制使用,以讹传讹,网上网下,呼应联动。造成真朱子不为人知,伪朱子像却大行其道,且难以扭转之势。

图1    (图片来源“百度”,朱子伪像) 

 

一、认识真朱子

大约在十年前,我曾对历史上流传的朱子画像做过一次全面的梳理,撰写了《朱熹画像考与伪帖揭秘》一书。书中搜集了与朱子有关的画像数十幅。大致可分为朱子自画像、知名画家的画作、古籍中的插图和石刻碑刻等四种类型。

其中,朱子自画像应属于写实画,来自朱子本人的对镜写真,其真实性毋庸置疑。

现存朱子自画像最经典的是福建省建瓯市博物馆所藏的朱子对镜写真石刻像,为清雍正间朱子裔孙朱玉所模刻。据朱玉的说明和落款,此石刻系朱子六十一岁时对镜写真,朱玉“依元本钩摹重镌”。图2为此石刻之拓本。 图像上方为朱子手书《书画像自警》:“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是予盖将有意焉,而力莫能与也,佩先师之格言,奉前烈之遗矩,惟闇然而日修,或庶几乎斯语。绍熙元年孟春良日熹对镜写真题以自警。”自警词开头“从容乎”之右有椭圆形印章,内刻“紫阳书堂”四字;文末“题以自警”之左有小方印两方,上一方内刻“熹印”,下一方刻“晦翁”。写真圆像之右是关于朱子生平的小楷直书四行。

图2

自警文的下方,即石板正中有个大圆圈,圈内为朱子半身像。神情栩栩如生,是迄今为止,在现存所有的朱子石刻自画像中,学界和海内外朱子后裔、朱氏宗亲公认的“未失其真”的一幅,被世界朱氏联合会认定为朱子遗像中三幅标准像之一。建瓯所存的朱玉刻石,今海内外仅存,弥足珍贵。

知名画家的画作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在朱子自画像的基础上所作的创作。其中既有写实,也有写意。二是弃朱子自画像而不顾,凭借想象而创作。

属于第一种类型的有,现存于安徽省档案馆,被视为“目前保存最早的朱熹画像”。2012年4月,这幅朱子半身像(图3)曾与该馆所藏200多件档案精品一同免费向社会各界开放观赏。

图3

据画像上方的题跋记载,此图作于明成化二十三年(1487),是“晦庵夫子六十岁像”。人物形象的上方有三段文字。

第一段文字提到这幅画作是一位名“达”的画者所为,而其所依据的底本则来源于“东鲁夫子之裔”所提供的“先生年谱”,即《朱子年谱》以及这本年谱的“印本”。画者“用表成轴,悬于堂壁间,以寓朝夕观感之勤”的则是来自年谱中“晦庵夫子六十岁像”的临摹之作。

据陈荣捷先生《朱子新探索·朱子画像》一文中载:“叶公回所校订之《朱子年谱》,刊于明宣德六年辛亥(1431)亦有《太师徽国公真像》。”画者“达”所说来源于“东鲁夫子之裔”所提供的《朱子年谱》,应为这份宣德刊本。

在画家创作的作品中,明中叶著名画家郭诩的“文公先生像”(图4)也颇具特色。画家笔下的朱文公,头戴方巾,面含微笑,神色安祥,端然拱手,右脸颊上方的“北斗七星痣”清晰可辨,人物形象生动传神,刻划细致入微。此朱子画像也是中年朱子最具特色的画像。

图4

现在通行并已获得社会各界广泛认同的是台湾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朱子像,它与郭诩画文公先生像二者之间应该具有某种传承关系。或者可以说,来自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朱子像(图5)有脱胎于郭诩画的痕迹。 其比较大的区别在于,郭诩画中的朱子较为年轻,可视为中年,而台湾故宫博物院的朱子则明显已进入老年了。

图5

刊于清乾隆八年(1743),由福建长汀画家上官周创作的《晚笑堂画传》,为中国古代120多位历史人物绣像,每幅图像皆附有像赞文字。此书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圣贤画册,儒学圣贤人物的画像只占全书很少的一部分。但对后来的圣贤画作却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其图绘制细致生动,人物表情细腻传神,堪称版画中的精品。其艺术上的成就,曾得到鲁迅和郑振铎先生的高度评价。

上官周(1665-?),字文佐,号竹庄,清代著名画家,终生布衣。自幼勤奋好学,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擅长诗文、书法、篆刻,尤精绘画,善画山水和人物。上官周笔下的朱子,为立式图像,端然拱手,形象生动传神,眉目之间洋溢着一股喜气,一袭深衣线条流畅,与面部表情相互衬托,浑然一体,很好地表现了“从容乎礼法之场,沉潜乎仁义之府”的理学大师形象。(图6)

图6

晚清曾国藩的《圣哲画像记》,于1936年由国学整理社据清刻本排印出版时,由当时上海的一批著名书画家分别据清刻本募画。其中,《朱文公像》题“孔云白敬摹”是一幅经典的画像。画面中的朱子,和蔼可亲,给人一种如沐春风的亲切感。(图7)

图7

以上几幅朱子画像,其共同特点是作品都带有明显地脱胎于朱子自画像的痕迹。头戴方巾、身着深衣,端然拱手之态,慈眉善目之神,即便不加文字说明,只要对朱子自画像有印象,也能猜出画家所要表现的人物,就是大名鼎鼎的朱文公。

 

二、认识伪朱子

属于第二种类型的,即弃朱子自画像而不顾,凭借想象而创作的,如晚清画家项文彦,别号钵池生,山阳(今江苏淮安)人 。其笔下的朱文公,一幅仙风道骨的模样,两手相握,手心向上,而非拱手的姿势,以及光脚不着鞋的形象,与历史上所有的朱子画像均全然不同(图8)。观赏之余,令人不禁心生疑窦:这是朱文公吗?

图8(朱子伪像)

这类画作中最离谱的,也是流传甚广的,应属上述那幅“大胡子”朱子像,据说是来自前清一位不知名的画家所为。此画中的朱子面部较胖,且所戴学士帽无翼,双目有神却霸气侧漏,与上述一系列与自画像有渊源关系“望德容而起敬仰”的朱文公形象相去甚远。其画风,与朱子自画像更是毫无渊源可溯。(图9)以至被中华朱子学会常务副会长,华东师大古籍所终身教授、朱子后裔朱杰人先生怒批为“伪像”!

图9(图片来源“百度”  ,朱子伪像)

然而,点开百度,输入“朱熹”或“朱子”二字,这幅“伪像”却充斥着网络。而真朱子的形象却被模糊混淆,甚至难寻踪迹。这,难道是正常的吗?

也许,有人会说,一幅画而已,有必要那么较真吗?对此,上述那位名为“达”的明代画家早就作出了回答。一幅圣贤的画像至少有着两个方面的作用。一是“见贤”而尊崇,即所谓“具尔瞻,肃尔容,端拜秋阳之皜皜,景仰泰山之岩岩”。二是“见贤”而思齐,即所谓“睹其貌而求其心,得其心而味其道,格物以致知,正心以诚意,不徒付之于诵说向慕想像之间而已也”。看似平常的一幅画像,却关乎睹圣贤之外貌而求圣贤之内心,得圣贤之内心进而得其格致诚正、修齐治平的为人处世之道。试想,如在大庭广众之下,亦或是在大型纪念活动、祭祀场所等,张挂的如果是一幅伪像而浑然不知,岂非可笑之极?如此,焉能掉以轻心乎!

 

作者介绍

方彦寿,男,1952年11月出生,籍贯福州。原为武夷山朱熹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朱子文化》期刊主编、福州理工学院朱子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主要从事朱子理学、出版史和书院研究,兼及两岸文化交流研究。出版过《武夷山冲佑观》《建阳刻书史》《福建古书之最》《朱熹书院与门人考》《闽北掌故》《朱熹考亭书院源流考》《朱熹画像考略与伪贴揭秘》《朱子文化大典》等专著。学术论文曾在法国、韩国等国家发表,多次被海内外的学术研究机构邀请进行国际性的学术研讨。在《文艺理论研究》《哲学动态》《台湾研究》《文献》《福建论坛》《编辑学刊》《教育史研究》和《台湾大学人文社会高等研究院院讯》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一百多篇。其中,《朱熹的援佛入儒与严羽的以禅喻诗》《清代海峡两岸的图书之缘》《朱熹学派刻书与版权观念的形成》《宋明时期的图书贸易与书商的利益追求》《闽台书院文化重心的转移与跨越》等在学界有较大影响。

《朱熹画像考略与伪贴揭秘》简介

本书分为上、下两卷,约19万字,由华东大学出版社于2013年9月出版。上卷为朱子画像考略,下卷为朱子伪贴揭秘。从各种不同的角度对朱子画像的产生与流传进行了考证和介绍,还一些“伪贴”的本来面目。全书以南宋时期朱子在世时为其“写真”的画像“元”和郭拱辰开篇,考证朱子本人与其画像的关系。对宋明时期朱子的同道、后学在各地书院、祠堂张挂朱子遗像,到元、明、清时代一批注明的圣贤画册的产生,以及这些画册、画像与儒学道统论的渊源。其后,从朱子的著作如《朱文公文集》《楚辞集注》和年谱、族谱、书院志,以及刻书中心建阳、朱子祖籍徽州等地的刻本,披露其中所载的有关朱子画像的版画。本书还对海峡两岸的博物院、博物馆、图书馆所珍藏的朱子画像,日本、朝鲜李朝刻本及流传中国民间、拍卖市场上的一些朱子画像进行多方位考辨,论据充分、史料详实,为我们厘清了朱子画像的层层迷雾,在海内外产生较大的影响。

创建时间: 2022-11-15 16:58
浏览量: 15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