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吉民:泛爱万物而一体

《庄子·天下篇》云:“泛爱万物,天地一体”。人类起源于自然,本质上与自然同步发展,人与自然不是二分的主客关系,而是统一的主体关系,一损俱损,共荣共生。先秦《易传》的“宇宙大化论”是中国最早的宇宙论,它为天人关系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天人合一成为自然而然的观念,认为天道与人道是一体两面,谈天道不能离开人道,谈人道亦不能离开天道,天人本不二。人类的使命与自然的发展紧密相连,人类之性蕴含着天地之性,因此《周易》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两宋理学家也认为:天是一种与生命意识没有任何间隔的处境或者际遇,人生所追求的境界就是天、地、人三者的圆满统一,人生的意义就是天的意志,人生价值的实现就是“天德”的周流不息,最终达到“配神明,醇天地,育万物,和天下,泽及百姓”的境界。

但长期以来,我们只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忽视了还是自然关系的总和。人类作为地球上唯一的道德主体,不仅应该从道德的角度考虑人际关系问题,而且还要考虑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设身处地为地球上的其他生物着想,切实用道德来约束自己对自然的行为。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和利用,只是考虑满足自身的需要,而且要考虑有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其他物种的繁衍;不仅要倡导“人权”,而且要积极主动地去保护动植物和其它生命的“生存权”。人类与自然在本质上不可分离——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 。马克思指出:“自然界,就它自身不是人的身体而言,是人的无机的身体。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至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所谓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联系,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人与自然的关系应该是一种和谐共生的关系,而不是征服与被征服、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与自然生态相结合的道德和秩序是一种崇高和伟大的信仰,是人类最高觉悟的价值复归,由此而形成一个生生不息的良性循环天人系统,以此来构建生态文明的价值体系。因此,人类重建的道德体系和文明秩序应该以自然和人类之间的关系为核心,实现人与自然在道德和秩序上的平等和自由,使人类的独具“天赋情感”——爱,延伸到自然万物之中,从“仁者爱人”向“仁者爱物”的“大爱”的递进,形成“仁化自然”, 达到“民胞物与,参赞化育”的崇高境界。

 

本文选自《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作者:吴吉民

 
创建时间: 2022-09-30 13:57
浏览量: 3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