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理学家——杨时

 

 

    明弘治八年(1495年)从祀:杨时

    杨时(1053-1153年),中立,号龟山,宋代南建州将乐县人。先后师从二程,是我国著名的理学家。北宋熙宁九年(1076年)进士,历官州县、任秘书郎、著作郎、左谏议大夫、工部侍郎等。杨时的著述,今存宋刊本《龟山语录》,和明清两代所刊《龟山集》刻本多种。在理学发展史上,杨时与游酢载道南归,开道南学统,对程朱理学的发展有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杨时从祀孔庙,通常被认可的时间是明弘治八年(1495年)。《明史》卷五十载:“成化二年(1466年),追封董仲舒广川伯,胡安国建宁伯,蔡沈崇安伯,真德秀浦城伯。……弘治八年(1495年),追封杨时将乐伯,从祀,为司马光之次。”

    杨时获从祀孔庙的地位,实际上最早是在元末,而不是后人所说的明代。《元史》卷七十七记载说:“至正十九年十一月,江浙行省据杭州路申备本路经历司,……我朝崇儒重道之意度越前古,既已加封先圣大成之号,又追崇宋儒周敦颐等封爵,俾从祀庙庭,报功示劝之道可谓至矣。然有司讨论未尽,尚遗先儒杨时等五人未列从祀,遂使盛明之士犹有阙典。”他们对杨时的评价是:“故宋龙图阁直学士谥文靖号龟山先圣杨时,亲得程门道统之传,排王氏经义之谬。南渡后朱张吕氏之学,其源委脉络皆出于时者也。”

    与杨时同时从祀的另外四位也都是福建人士,即李侗、胡安国、蔡沈和真德秀。其中,对李侗的评价是:故宋处士延平先生李侗,传河洛之学以授朱熹,凡集注所引师说,即其讲论之旨也。

至正二十二年(1362年)八月奏准送礼部,定拟杨时、李侗的封爵。其中太师杨时,追封吴国公;李侗追封越国公。与此同时,追赠的三位,也是闽北两宋时期的理学先贤。其中胡安国追封楚国公;蔡沈追封建国公;真德秀追封福德公,均从祀孔庙。

    有意思的是,元朝认定的杨时、李侗、胡安国、蔡沈、真德秀从祀孔庙的朝廷“文件”,入明后不知是何原因却没有执行,也就是说,在明初孔庙从祀名单中,找不到这五位名儒的大名。以至当朝的许多大臣,都不知道杨时等在元朝已准予入祀孔庙,所以到了弘治三年(1490年),南京国子监祭酒谢铎上言“择师儒、慎科贡、正祀典、广载籍、复会馔、均拨历”六事,其中所谓“正祀典”,其具体内容就是在孔庙从祀的名单中,“请进宋儒杨时而罢吴澄”,即罢祀吴澄,改祀杨时。他说:“孔庙从祀万代瞻仰,教化之原。龟山杨时程门高弟,衍延平、新安,足卫吾道,而不育从祀。吴澄忘君事仇,迹其所为,不及洛邑顽,顾在从祀之列。况二人皆太学师庙祀,黜陟不可不正”。

    于是,经礼部核准,杨时于1495年获准从祀。

 

 

【信息来源:朱子文化大典】

 

创建时间: 2022-09-30 09:34
浏览量: 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