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吉民: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学习《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有感

习近平主席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波澜壮阔的中华民族发展史是中国人民书写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是中国人民创造的!历久弥新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培育的!”在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每一个时代均会涌现出伟大的思想创新和集成,如讲话中提到的“女娲补天、伏羲画卦”的神话故事,就是我们中华文明发轫之初经历了一次里程碑式的文化创造在民族集体记忆深处的反映,历史的真实是我们文明先祖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从生产方式上和哲学精神层面上培育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之根,开启了中华文明的曙光。第二次的文化创新和创造是孔子总结了自伏羲、炎黄以来华夏文明几千年的文明成果,集同时代的殷商文化、西周文化、东夷文化而大成,形成儒学,提出了“天下为公”“天下大同”等美好的梦想追求,代表着当时最先进的文化成果和特质,掲开了人类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奠定了中华文明的基本格调。宋代以来,在“文化复兴”的背景下,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家完成了第三次的文化创新和创造,总结了自孔子以来一千多年文化的优秀成果,吸收了同时代的佛家、道家等诸家的本体论和思辨成果,开创了孔孟儒学的新境界和新框架,形成了新儒学,使中华文化具备了形而上的哲学因素,构建了与后来西方的“康德哲学”“黑格尔哲学”等标志性的思想成果相媲美的思想理论体系,并影响东亚世界达800年之久,成为东亚文化的代表。

综观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无论是女娲伏羲、孔子孟子,二程朱熹都以高度的文化创造精神和时代担当,体现出深邃的智慧,即在文化创新和构建上都以纵向传承,横向集成,中轴内化的方式,使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得到传承,又对同时代的诸多思想成果进行了吸收、创造和集成,适应当时时代的要求,内化为民族的精神特色,使中华文明永续发展,历久弥新,永立潮头!

在中华文明史上所涌现的思想文化巨匠及其伟大的创造精神和跨越时空的智慧是我们文化自信的底气和信心,使我们更加坚定了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新的时代和新的征程中,我们既要继承五千年来中华文明的优秀成果,又要适应新时代的文化要求而加以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力之一。

习主席在讲话中指出,“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近70年奋斗,我们的人民共和国茁壮成长,正以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东方”。历久弥新、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将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再次焕发出述人的魅力和风采。这“东风”的激荡,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件,必将改变历史车轮的轨迹,预示着新时代的到来。

 

本文选自《朱子文化》2018年第2期

创建时间: 2022-09-30 17:12
浏览量: 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