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小平:“反经合道”的本义

       朱熹在讲学时,与弟子门人讨论“可与共学章”,引用了汉儒“反经合道”的命题。为了“可与适道”,朱熹提出了“经”与“权”两个概念,但“经”与“权”分属两端,“经是经,权是权”(《朱子语类》卷三十七,第987页),二者不能混淆。“经”是典章,“权”是称量,而称量的戥秤是义。原因是“经”只是一个大纲,不可能凡事都讲得仔细,在应对外界事物时必须看是否符合道义精神。朱熹说:“经只是一个大纲,权是那精微曲折处。”(同上,第995页)朱熹还引用杨时所言“‘权者,经之所不及’这说却好。盖者只是存得个大法,正当底道理而已。盖精微曲析处,固非经之所能尽,固非经之所能尽也。所谓权者,于精微曲析处尽其曲尽其宜,以济经之所不及耳”。(同上,第992页)也就是说,经典记录圣贤之言,对人的言行作出的只是大概的规定,而外界的事物千变万化,经典未必都写得明明白白。所以,在运用经典时应当与时俱进,根据义来权量做出适宜的选择,即使所做的事不符合经典,也是合理的。朱熹说:“(经)是常之道”,但“其间有该不尽处,须是用权。权即细密,非见理大段精审,不能识此。”(同上)当然,朱熹虽然承认“反经合道”这个说法没有毛病,但不是事物都可以违反经典的原则,更不能完全违背经典。他引用庄子所言:“小变而不失其大常。"(同上,第99页)

 

(本文选自《朱子文化》2020年第1期)

创建时间: 2022-09-30 17:11
浏览量: 379